咱们现在是在地球馆的入口处,这里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就是面前这具剑龙的化石了。这具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完整的剑龙化石,也是博物馆近一百年来第一次展出如此完整恐龙化石,仅缺少左臂和尾椎部分,是异常珍贵的研究剑龙的资料。
该骨架是2003年在美国怀俄明州的一个化石挖掘场内被发现的,但直到2012年才通过拍卖会公诸于世。由于化石出土地点属于私人产权,美国政府的出境限制对其无效,博物馆通过竞拍购得了这具化石。经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博物馆将散乱的300多枚化石重新组装,最终复原出了完整的剑龙骨架,于2014年年底展出。
虽然剑龙在130年前被命名,但缺少完整化石,对它的研究一直止步不前。而这具化石的出现,给了科学家们一个通过计算机构建三维模型,进一步研究剑龙的各种习性的机会,所以称得上是镇馆之宝。 展出的剑龙化石高约2.8米,体长5米,是一只刚刚成年的年轻恐龙,目前还不能判断性别。成年剑龙4米高,9米长,重3.4吨。剑龙的脑袋非常小,脑容量甚至比小狗还小,大小跟颗李子差不多,所以不太聪明。 剑龙是典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在《侏罗纪》电影系列出现的恐龙中,大多数都是白垩纪的恐龙,而剑龙才是真正1.5亿年前侏罗纪时代的恐龙。 剑龙的拉丁文原意是“有屋顶的蜥蜴”,因为它背部有19片高高的骨板就像屋顶的瓦片一样,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名字。剑龙的尾巴尖两侧对称长着4个钉状突出。是用来防御和进攻的。 剑龙的标志性骨板,其实是类似鳄鱼背部的骨板那样的皮内成骨,而不是直接从骨骼上生长出来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剑龙的骨板是像刺猬那样用于防御的装甲。还有科学家认为骨板是用来散热,调节体温的,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这些板子也可以用来辨认不同的个体。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它是彩色的,用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异性的,不过骨板的用途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迷。 剑龙以四足行走,头部经常处在距离地面1米高的地方,可能觅食较低的植物,因为它的臀部非常高而肩部却相当低平,以一种典型的撅屁股的形态前行。行进速度并不快,大概6~7公里每小时跟我们人类差不多。 对于剑龙类这样生活在侏罗纪的恐龙来说,如今地球上的植被和那时相似度很低,如果把它们复活了,很可能现存的植物它们都吃不了。这是因为许多植物为了对抗植食性动物,演化出了很多防御措施,例如生物碱等毒素。贸然让恐龙吃现代植物,很可能会中毒。 如果是恐龙灭绝前的那一批植食性恐龙,例如一些鸭嘴龙类、角龙类,倒是有可能适应现代植被,因为我们如今周围的银杏、杉树、柏树、以及不少开花植物在那时已经广泛分布了。 还有就是,现在的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会极大地损耗牙齿。地球上的食草动物为了适应吃草,演化出了能够不断抗拒磨碎的臼齿,成功的偶蹄动物,例如鹿、牛、羊等还演化出发达的反刍能力反复咀嚼和消化植物。这对于大多数植食性恐龙来说都是很难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