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中国馆弥勒佛说法图

中间部分


两边部分

弥勒佛说法图

比米开朗基罗早200年的壁画

中间部分

今天跟大家说的是ROM的镇馆之宝之一,元代朱好古和他徒弟张伯渊绘制的壁画《弥勒佛说法图》。博物馆里有几分钟的小视频,说了这幅壁画的来龙去脉,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主要是想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和大家一起欣赏这25个栩栩如生的人和神。壁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中间为七尊神祗加两只神鸟。壁画的右边(从观画角度看的右边,也就是佛的左边。 我下面的左右都是从观画角度说的)有九位人士,左边有七位,为了对称,右边有两个人特别难看到。因为人物太多,我今天先讲中间这部分。

这幅画主要讲的是襄去王夫妇两人受到佛法感悟而剃发出家,而留在世间的儿子和随从十分难过的场面。也有说左边剃度的是弥勒佛的母亲,因为为她剃度的人头上有光环.区分神和人还是比较简单的。头上有光环的是佛界的神,没光环的是人间的人。

佛坐在画的正中间,左右各坐着一菩萨,身前站了两个菩萨,身后有两个弟子,天上还有仙云缭绕,左右各有一只神鸟。关键的来了,到底是哪尊佛,哪几个菩萨,哪几个弟子呢。专家有各种依据和说法。我选了最被接受的说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间的佛虽然长得像释迦牟尼,可是如果你平时有留意,释迦牟尼一般是盘腿坐着的。这种双足自然垂下的坐法让大家最后确认是弥勒佛。仔细欣赏可以看到佛顶有肉髻,眉间有第三只眼睛。 后面的两个弟子,在左边的叫阿难陀,据说是位大帅哥。右边的是摩诃迦叶,出生于望族,却是有名的苦行僧。壁画上的阿难陀的确像文殊菩萨称赞的那样“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而摩诃迦叶还真有点苦涩的味道呢。

左右两边站着的菩萨特别难认,本来可以根据菩萨们的坐骑和法器来辨认的,但是这里没有。虽然站在左边的菩萨拿着莲花,站在右边的菩萨捧着一碗水果,但那都不是一般菩萨拿的法器。 还好,坐在右边的菩萨手里拿了本经书,一般文殊菩萨是右手执利剑,寓意斩断万千烦恼,左手执经卷在莲花上,表示智慧。虽然壁画里的菩萨没拿剑,莲花也从手上移到了脚下,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般是一起出现的,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左边坐着的菩萨是普贤菩萨。

天上飞的两位人首鸟身的妙音鸟,一位作俯身下飞状,一位直立飞翔,给一副静态画带来了动感。尤其是不但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大家甚至可以想象妙音鸟发出的“此声只应天上有”的听觉感受。

两边部分

接着讲《弥勒佛说法图》的左右两部分。先说两边的对称美。看了上篇文章的一定会反驳,哪里对称了,一边9个人,一边7个。其实那多出来的两个人可难找了,画师构图真的花了很巧妙的心思,人物安排错乱有致,每个人的服饰,发式,表情,手里拿的东西,都不一样。听说为方便以后修补,还在寺院里留了一份粉本,因为不是每个寺院的墙壁的底色,湿度,温度都一样,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墙上配色是不同的。

先说左边。上一篇讲过了,有人认为是襄去王后在剃度,但是给她剃度的有头光,等级也忒高了点。于是就有人说这是给弥勒佛的母亲剃度,因为传说中弥勒佛是从他母亲的右肋或右胸处生出来的,而这位剃度者的衣服右边有个婴儿头。可是,细心的人又发现博物馆左边墙上画的西王母的衣服也在同样的地方有个婴儿头,所以这不能说明剃度者是弥勒佛的母亲。而且旁边一个侍女明明打的是凤旗,另一个捧的是后冠,所以还是应该是襄去王后。注意哦,捧后冠的自己居然也带着一个冠。

再说给王后或佛母剃度的那位菩萨右后方的捧着袈裟的人吧,跟菩萨一样的肤色,穿的衣服也不同于侍女,眉间有白毫,不是侍女眉间的纹饰,所以应该是菩萨吧,可怎么头上又没光环呢。我就当她是玉女吧,还没把头光修炼出来的那种。

王后这边的七个人是王后,为她剃度的菩萨和菩萨玉女,还有四个侍女一个举旗,一个捧冠,一个持杖,最左边的应该是给王后梳头的,因为梳子篦子插满头。除了两菩萨神情宁和,其他的侍女的眉毛都是蹙着的,这小细节画出了她们的舍不得。

再看右边。襄去王这边九个人,襄去王自己,一个为他剃度的僧人,一个护法神,四个随从或侍女,一个手持华盖(不太好找),一个捧着王冠,一个为他把剃下来的头发接着,还有一个人拿着金盆装头发,一个若隐若现捧着香炉的小童,再加个小王子。传说中襄去王有一千个儿子,都跟随襄去王出家了,只留一个继承王位。这位小王子一手拉着父王的衣袖,一手在擦眼泪,非常的依依不舍。除了护法神有点喜形于色,僧人庄重,其他人都郁郁寡欢。

如此栩栩如生的巨幅壁画,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啊。